軟件工程專業
日期: 2024-06-09 信息來源: 點擊數:

軟件工程專業為廣西專業綜合評估四星級專業,其前身為學校升本前所開設的軟件技術專業,該專業成立于2002年,2013年升為軟件工程本科專業。2019年學校與青軟創新集團合作辦學,成立“桂航-青軟”大數據産業學院,本專業作為大數據學院的第一個試點專業并于2020年開始招生,目前第一屆合作辦學學生已經順利畢業。

一、專業簡介

培養目标:本專業培養适應地方經濟和航空航天事業發展需要,具有人文素養、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具備數學、自然科學、軟件開發技術、數據庫技術、項目管理技術、互聯網技術等知識,能夠在IT及相關領域從事軟件項目的分析、設計、開發、測試、管理及維護等方面工作,具有航天品質的應用型人才;畢業五年左右能夠成為軟件開發領域的工程師或具備相應的職業能力。

核心課程: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與結構、操作系統、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軟件工程、計算機網絡、軟件設計與體系結構、軟件建模技術。

主要實踐性教學: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設計,Web前端設計與開發課程設計、數據結構課程設計、JavaWeb應用綜合課程設計、JavaEE開發框架綜合課程設計、移動應用軟件開發綜合課程設計、企業開發實戰實訓、認知實習、企業見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

修業年限與授予學位:學制4年,在校學習年限46年。符合學校學位授予相關規定的,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二、師資隊伍

本專業現有教師43人,其中專任教師28人,校内外兼職教師15人。教師隊伍中,高級職稱以上的有11人,其中教授4人,副高(含副教授、高級工程師和高級實驗師)職稱9人,碩士生導師4人,校級教學名師2人,具有企業實踐或工作經曆的11人,高級程序員職業資格的有3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5人,在讀博士7人,35歲以下青年教師都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

三、專業實驗室

本專業實驗室建築面積1200餘平米,實驗設備值1000餘萬元。包括青軟産業學院軟件開發專業實驗室Ⅰ、青軟産業學院軟件開發專業實驗室Ⅱ、青軟産業學院軟件開發專業實驗室Ⅲ、産業學院新工科創新實訓室Ⅰ、産業學院新工科創新實訓室Ⅱ、軟件開發與測試實驗室(I)、軟件開發與測試實驗室(II)、軟件工程實驗室、軟件技術實驗室、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室、網絡工程實驗室、計算機體系結構實驗室等14個實驗室,另外還包括一個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中心,一個學科競賽基地,一個校企合作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大創項目和其他實踐項目的研發環境。

圖1 軟産業學院軟件開發專業實驗室Ⅰ

圖2 軟産業學院軟件開發專業實驗室Ⅱ

圖3 産業學院新工科創新實訓室

四、專業建設

本專業獲得:廣西本科專業綜合評估為4星級(2021);“桂航-青軟”大數據産業學院第一個試點專業(2020);第一批校級工程教育認證試點專業(2018);校級人才培養方案評比一等獎(2019)。

教學改革:獲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1項,區級教改項目8項,一流本科專業1項(數據結構),本科優秀教學質量獎5項,校級重點課程6門,出版國家級教材4部,公開發表教改論文50餘篇。獲得區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

學生實踐:指導學生獲各類省部級以上學科競賽獎200餘項,其中獲得藍橋杯全國競賽一等獎3項,廣西ACM大賽一等獎1項,孵化軟件企業1個,教師指導學生完成15餘項橫向項目的研發,獲實用新型專利、軟件著作權等40餘項;區級以上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50餘項。

圖4 第十五藍橋杯學科競賽-國賽

圖5 藍橋杯學科競賽-國賽獲獎

五、專業優勢

學校于2019年初與青軟創新集團成立“桂航-青軟”大數據産業學院,本專業是該學院第一個試點專業,2020年開始招生,第一屆專業學生于2024年順利畢業。目前本專業已經形成了完善的校企共管、共建、共育、共創的“四共同”、“2.5+0.5+1”的人才培養模式,前5學期,學生主要在學校完成專業的理論學習,第二學期暑期安排一周的企業見習,第4學期暑期安排1-2周的企業實習;第6學期,合作企業與學校共同承擔理論及實踐教學,比如企業承擔《創新方法與創新設計》、《JavaEE綜合課程設計》《移動應用軟件綜合課程設計》等,将企業的實際項目引入的課堂,實施項目化教學;到第4學年,所有學生全程到合作企業,由企業工程師指導進行實戰化的項目綜合訓練,完成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等任務,同時就業。

圖6 校企“四共同”協同育人模式

圖7 “桂航-青軟”大數據産業學院華南基地

圖8  2020級軟件工程專業企業認知實習

圖9  2021級軟件工程專業企業認知實習



Copyright@2020-2022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中国)Official Mobile Platform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