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旗領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郭振軍,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高級工程師,國家大學科技園創業導師,物聯網工程專業專任教師。他對教育事業熱愛、對工作熱情,兼具充沛的感情與理性的教學思維,帶着學生演繹出屬于青春的精彩篇章。
在物聯網工程在專業創立之初,郭振軍敏銳地意識到創新是物聯網專業的靈魂,實踐是理論教學落地的檢驗。由此,郭振軍攜手其他幾名物聯網工程專業任課教師共同創立物聯網工程創新基地,經過教師與學生們4年的不懈努力,物聯網工程創新基地躍升為校内斬獲學科競賽榮譽獎項的熱門基地之一。
目前,通過基地老師與學生們的不懈努力,同學們在國内各項大賽中獲得銀1項、銅獎2項,省級一等獎3項、省級二等獎13項、省級三等獎18項,全國二等獎1項、全國三等獎3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累計參加省級以上比賽24次,獲獎42次。
潤物無聲,莘莘學子沐春風
大一新生剛進基地時,郭老師整理出了基地内上每一位學生的詳細資料,為了盡快熟悉學生的情況,郭老師不管走到哪手裡都拿着這份資料。他知道大學時期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階段。郭振軍說:“在大一的時候每位學生一定要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确立好大學目标,哪怕目标可能不夠清晰,但一定要對自己的發展方向有所思考。
郭振軍還給每個學生建立學業檔案,督促學生制定每一學期的小目标,比如每學期成績、每學期準備獲得證書等等,引導學生考慮将來可能從事的工作以及将來要擁有的各類證書。“作為老師,我所期待的是學生能有美好的未來,苦點累點不算什麼”。
2018年大三學生尚德堂到了人生選擇的岔路口,還有一年就要畢業了,在競賽和考研之間不知如何取舍,當郭振軍老師知道了他的的疑惑時,主動找他談話,郭振軍老師細心的給他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郭老師講到隻要分配好時間不但不會影響考研反而有幫助,參加競賽既能鍛煉能力又能為考研複試增加籌碼,一番談心後讓尚德堂醍醐灌頂,他要魚和熊掌皆取,競賽與考研兩不誤。大四學年,尚德堂不僅斬獲全國競賽的三等獎并且成功被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錄取。
因材施教,理論與實踐相成
作為一名教師,郭振軍始終堅持一個原則:教師首先要站好講台,不能愧對學生。這份的責任心讓他多年來紮紮實實做好教學研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教學中,他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和自主性學習,耐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鼓勵學生能自己主動站起來發表見解,提出疑惑。郭老師平時注重學生專業基本功的強化練習,對AD畫圖、各種元器件使用更是嚴格要求。“在洞洞闆上焊接一個電阻為例,将元件插入到電路闆,左手拿焊錫絲,右手呈握筆狀持電烙鐵,電烙鐵頭緊貼元件引腳與焊盤…”大三年級的學生黃桂琳說:“在大一學年,郭振軍老師在《電子工業》課上的精彩講課依舊響徹耳畔,受益匪淺。”
郭振軍堅信,隻有精彩的課堂授課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好的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郭老師的影響下,教研室的老師喜歡一個學期講課,一個學期科研,這樣既能保證授課質量,也能保證教學與科研的平衡。郭振軍說:“學校就像一塊“線路闆”,教師就是那拿着烙鐵的“焊工”,學生就是線路闆上的一個個“焊點”。焊點為實,線路暢通,就能架構起學校和社會的良好通路。”
郭老師注重提高學生的工程師素養,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寓教于樂,學有所得,因此郭振軍老師的課堂深受學生喜愛。
關愛陪伴,師生融洽如家人
郭振軍始終相信老師在大學生前行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陪伴是作為老師最美的姿态。所以除了與同學們定期面對面交流以外,他時常通過QQ和微信等方式了解同學們在學習和生活上的情況,當學生們的“知心人”,傾聽他們的心聲,郭老師往往是最早洞悉學生心聲的人。
時間太短,指縫太寬,歲月就這樣匆匆流逝,對大學校園的憧憬還在眼前,轉瞬就到了離别之際。即将畢業的學生,回首來路時,曾經奮力拼搏的時光早已在記憶深處深深紮了根,而總有一個人在這段漫長的時光中陪伴着他們。
畢業生張瑞波回憶道,記得有一次比賽前夕,郭老師跟我們一起調作品調到晚上十一點半,直到作品調試成功,郭老師才放心離開。記得那是一個狂風大作的雨夜,郭老師騎電動車趕了十幾公裡路回家,讓我們很感動記憶深刻。
畢業生雷番回憶初入基地的時光,恍如昨日。大學四年中,郭振軍老師在學習方法、專業比賽和就業指導等方面給予了很多寶貴建議。在郭老師的悉心指導下,雷番獲獎無數并成為專業的佼佼者,他的優秀讓他有機會留校工作,他開心的說:“又可以留在郭老師身邊學習了。”
從教多年以來,郭振軍時刻勉勵自己做學生的“青春擺渡人”,盡心盡力護送學生從人生的此岸到達理想的彼岸。相信多年後,當學生從彼岸回望此岸的時候,定是滿滿的感動和幸福,隻因在那一路走過的大學時光裡有一位恩師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