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美邊疆 青春同行-我院學生第二黨支部深入東興市、合浦縣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日期: 2024-08-26 信息來源: 點擊數:

 7月28日至8月6日,學生第二黨支部深入東興市、合浦縣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壯美邊疆青春同行主題黨日活動學思踐悟書寫夢想,五維彙聚愛國力量黨日活動。活動通過黨史學習、邊境調研、文化傳承、兒童關愛、勞動助農等系列活動,從學、訪、尋、繪、入五個維度深化愛國主題教育,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展青春風采、聚青春之力。

 學先輩:赓續紅色血脈,堅定理想信念

  緬懷先烈是為了更好傳承。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黨支部前往東興鎮公園社區參觀學習鐘竹筠紀念館、東興支部紀念館、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東興僑批館。在鐘竹筠紀念館内,通過圖文并茂的資料,生動再現了鐘竹筠烈士革命鬥争的壯闊曆程。在講解員的講解下,同學們對鐘竹筠烈士苦難的童年、尋求革命真理......英勇就義共六個章節進行系統學習,對東興支部的發展有了清晰的脈絡。當黨員們在聽到鐘竹筠暫且放下襁褓中的幼兒,踏上去遠方搞革命的路,還有她在北海市西炮台刑區英勇就義的時候,大家的眼眶飽含深情的淚水。

  “鮮血凝成兄弟誼,隔河輝映兩豐碑”,黨支部來到中越人民友誼公園,瞻仰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在東興支部成立紀念碑前,指導老師帶領學生黨員重溫入黨誓詞,進一步增強黨性觀念。從革命先輩的鬥争史迹,到波瀾壯闊的曆史事件,同學們心中充滿了無限的敬仰,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們為了民族獨立所付出的巨大犧牲。

  僑批紙短,家國情長。黨支部走進東興僑批館,一張張泛黃的紙片,講述着一段段動人往事,寄托着一片片赤子深情。一封封僑批,訴說着真摯的愛鄉之情,見證了深厚的愛國之心。通過講解員的講解,同學們認識到“東興彙路”作為中國僑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東興市海上絲綢之路和支援抗日救國曆史的重要見證。

  訪邊境:情系國門口岸,厚植愛國情懷

  竹山村與越南芒街隔海相望,中越界河——北侖河從這裡出海,早在清朝,就在這裡設置許多界碑,也是中國的海岸線與陸防線交彙的零點處,意義非凡。黨支部探訪了大清國一号界碑、廣西沿邊公路零起點紀念壇、山海相連地标廣場等地,深入學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一條獨具特色的邊關國門文化,讓同學們切身感受到竹山村的文化底蘊和曆史積澱,完成了一次心靈與曆史的對話。

  口岸是一個國家主權的象征,在講解員的講解下,黨員們參觀了東興市一橋口岸和二橋口岸,詳細了解了口岸基本情況和發展趨勢,東興口岸作為國家一類口岸,是中國通往越南和東南亞最便捷的通道之一。站在雄偉的國門大橋,凝視莊重的1369(1)号界碑,經由口岸的高效通關通道,同學們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麗,見證了國家的發展成就。

 尋古韻:感受京族文化 共築團結基石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黨支部走進京族博物館,涵養精神力量。京族博物館内展示有“臨海而居”的京族人民的居住環境、民族服飾,有體現靠海為生”的京族人民拉大網、挑螺、挖沙蟲等各種捕撈方法,還有展現京族特有樂器的獨弦傳情”等豐富多彩的内容,通過講解員的講解,同學們了解到,短短幾十年,曾經因海而貧的京族已成為最富裕的少數民族之一。在博物館内,同學們與智能機器人互動交流,全方面了解京族的曆史文化和民族風情。在京族非遺展廳中,黨員們欣賞了獨弦琴演奏,旋律穿梭古今,從民族風情至流行風尚,演奏者技法娴熟,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博得現場贊歎連連。黨支部成員與非遺傳承人現場學習互動,切身感受海洋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黨員們拍攝記錄下在館内的所見所聞所思,用自己的方式傳承京族文化,增強了黨員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

 

 

Copyright@2020-2022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中国)Official Mobile Platform 版權所有